陪伴父母践行孝道
发布时间:2021-04-27 来源:五四学校

一.  活动背景:

百善孝为先,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但是,这种美德在一些小学生的身上却很难发现,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: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,父母却在哪里忙碌着收拾碗筷;家里好吃的东西,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,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吃;父母身体不适,孩子却很少问候。凡此种种,令人堪忧。20081120日,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就北大2009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说明。他特别指出,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。确实如此,不知从何时起,我们的孩子很多已经不知道孝道也是一种美德了,更不知道孝道是我国千百年文化传承中的一件瑰宝。

.情景描述:

情景一:

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开始了。

师:同学们,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测试,看看我们对自己父母了解有多少?

请大家拿出纸和笔,想一想,写一写,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、喜欢什么颜色、鞋子穿多少码……大家开始吧!

这时,只见班级里的孩子你看我,我看你,有的在座位上窃窃私语,面如难色,不止如何是好。

师:现在请大家放下纸和笔,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,谁先来?

孩子们你看我,我看你,都不敢举手发言。

师:看大家都有点为难,那我们一起来看视频,看看父母对我们的了解有多少。

孩子们看着视频,都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。

情景二:

班级中的小A是单亲家庭,父母离异又各自组建了家庭,小A平时的生活起居不固定,父母谁有空就去谁的家里。因此小A的性格比较独特,上课总是无精打采、喜欢打瞌睡;作业没有一天是按时完成的;平时在校只要老师不在教室就喜欢在教室打闹;放学回家、双休日就是在家了打游戏..多次和家长沟通了解,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:老师,我对我这个孩子已经是彻底放弃了,这个孩子没有希望了。小A甚至和其他同学说:我真希望我的妈妈早点死,这样我就可以从早到晚打游戏了。听到孩子这样的话语,真的是除了生气更多的是无奈,现在的孩子怎么了?

情景三:

一堂语文课上。

师:孩子们,今天我们来聊一聊,在你的成长过程中,谁对你帮助最大,谁最关心你,你想感谢谁呢?

生:你看我,我看你。

师:小B,你能来说一说吗?

生:(摸摸头)老师,我不知道我想感谢谁?

师:难道不应该感谢一些你的父母,爷爷奶奶,他们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你。

生:嗯,不过我觉得我妈妈好烦,每天都是唠唠叨叨地,我真希望我能快点长大,这样就不用听那些唠叨的话了。

全班哄堂大笑。

三. 问题探究:

从上面的事例中,不难看出当下学生的孝心缺失随处可见,并且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造成了缺陷。究其根源,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:

(一)家庭“爱”的错位所致。

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,他们是“四、三、一”家庭结构的核心人物,在家过的是众星捧月般的“小皇帝”、“小公主”的生活,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好好学习,考上重点中学、名牌大学,将来有份好工作。要达到此目的,他们习惯于将孩子的日常生活料理全部“包办”,有的家长成了孩子的“书童”,有的父母成了孩子随意使唤的“奴仆”,他们对孩子一些不太“孝敬”的行为也能够默认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事的;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现在是尽责任,将来孩子能养活自己就行了。再如:孩子再很小的时候就会拿糖分享给父母,可是父母总是嫣然一笑,夸赞两句又把糖给孩子塞回去,拒绝了孩子的孝顺;还有,当孩子看到了父母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,想去关心时,父母总是会说“没你的事情,写作业去!”,拒绝了孩子的孝顺;孩子想帮父母减轻压力主动做家务时,父母会说:“只要你读好书,其他什么都不要做!”,拒绝了孩子的孝顺,这样的例子可以再生活举出很多很多。也就是再这样的拒绝中孩子习惯性地接受拒绝,接受自己的不孝顺,长期以来这就成了习惯,成了应该:“我不该把糖给父母吃,反正他们不会吃,我也别去管他们的事,反正我也管不着吗,还做什么家务啊,还惹来骂……”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往往缺乏孝心,不懂得”感恩“,自我意识太强,缺少奉献精神,没有责任心,根本不知道去关心、体贴他人。他们认为父母的奉献是应该。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,过分的呵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,而缺乏孝心教育带来的是孩子的无德和残忍。

(二)学校教育的误区所害。

长期以来,受“应试”教育思想的影响,社会、家长评价一所学校、一位老师、一个学生的好坏主要看分数,看考上实验中学的人数。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误区,认为主要学生学习好,就没有什么大问题,偶尔讲一讲德育,也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,并没有结合孩子的思想实际。只停留再遵章守纪、文明礼貌和安全教育上,从而使孝心教育缺位,造成孩子“孝心”的缺失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,心灵和心灵的沟通需要爱。只有懂得爱学生的老师,才能赢得学生的爱,才能教学生懂得如何去爱。

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,从孩子生下来开始,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关心和爱护,他们的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,他们的爱是不求任何回报的,为了孩子,父母甘愿承受千辛万苦,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。这一点,自己做了妈妈以后,也有了特别深刻的休感触。现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,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,但是目前来看这种四个老人,一对夫妻,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,导致对孩子的过分溺爱,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,没有社会责任感,不懂得亲情回报,认为家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。所以,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,我们特别要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,教孩子做一个有良心的人,从小就要知道孝敬父母,长大了要回报社会,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。

(三)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,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,忙碌的功利追逐削弱了相当一部分人的“孝道”理念,他们不屑将孝道了。拜金主义、享乐主义、极端个人主义滋生等现象屡禁不止,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孩子。打爹骂娘、虐待老人的事件经常出现在报刊、银屏上。甚至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就不孝顺自己的父母,他们的孩子怎么会有孝心呢?在学校,孩子学会了关爱他人,可是来到真实的生活中,他在工厂场所里,让出的座位可能被一个壮汉抢了;在书本上,孩子学会了同情弱者,课时来到现实生活中,转眼间却见衣衫褴褛的乞丐在餐馆里有吃有喝,有说有笑 ……诸如此类,都让孩子推翻了心中那好不容易形成的“关爱社会”的孝道新理念,代之为“自私自利、我行我素”的校级观点。政协委员李宝库曾建议:要理直气壮地提倡孝,孝是调节人际关系、实现家庭和睦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,孝心教育要从娃娃转起!

四.评析反思:

古代孝道,一度辉煌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就有了一整套规范的孝道礼制。秦汉之际的《孝经》,提出了“孝为百行之首”的说法。封建帝王靠孝道治天下,隋唐时期各地一度举“孝廉”为吏。整个封建社会把孝道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。

我国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已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。朱总司令著《回忆我的母亲》,拳拳孝子之情,溢于言表;陈毅元帅帮母亲洗衣的故事已被载入小学语文课本。还有一代名将许世友将军“生为国家尽忠,死为老母尽孝”的肺腑之言,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为人们崇高的孝道。

然后,由于后人对封建社会愚孝思想的鞭挞,对其中糟粕成分的夸大,甚至对古代孝道几乎全盘否定,致使不少人认为若将孝道,便是复古倒退,是封建思想在作祟。因而人们对孝道三缄其口,讳莫如深,不敢名言孝道。同时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,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,忙碌的功利追逐削弱了相当一部分人的“孝道”理念,诸多的原因,造成了现代孝道一度没落。

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,应让“孝道”教育先行,对小学生加强孝道教育刻不容缓。实践表明孝道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,是育德之先,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,在实践中摸索。通过孝道教育,实现爱的传递,把学生爱父母、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们、爱社会。孩子从小知道孝敬长辈,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。

 

分享到:
相关信息